2024年11月22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特别声明!!!
站内搜索:
首页>>会议报告>>会议报告




《国际计量动态》2010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8/8/2 13:54:21


 
《国际计量动态》2010年第1期
 
目    录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段宇宁副院长当选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1
亚太法制计量论坛燃气表计量技术法规培训班在中国重庆
  成功举办……………………………………………………………3
赴斯洛文尼亚参加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总理事会第53次
  会议总结……………………………………………………………4
赴印尼举办APEC/APLMF非自动衡器国际教员培训班的总结………8
参加2010 SCSC-SRBs会议总结报告………………………………14
2010年照明实验室能力建设赴欧洲考察报告………………………17
我国对乌克兰《测量设备基本要求的技术规程》的评议…………23
日本计量院2009年研究成果…………………………………………33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段宇宁副院长当选
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
 
    2010年3月8日,经国际计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CIPM)全体委员投票表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段宇宁副院长当选CIPM委员,成为我国第三位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
    CIPM是国际米制公约组织(The Metre Convention)的最高领导机构。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巴黎签署了政府间协议《米制公约》,米制公约组织由此诞生。它是世界上成立时间最早、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计量组织,是保证测量单位全球统一的永久性国际框架。截止到2010年2月,该组织共有54个成员国及27个附属成员。米制公约组织的决策机构是国际计量大会(CGPM),每四年举行一次的由各成员国代表出席的大会。CIPM则是经CGPM授权的该组织的领导机构,由来自不同成员国的18名委员组成,全权管理米制公约各项事务,推动测量单位的全球统一。其主要职责是:监督米制公约组织常设执行机构国际计量局(BIPM)的运行和经费使用;指导下设10个计量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s)的工作,协调不同专业领域的计量技术活动;讨论成员国须共同开展的工作及其行动计划;起草有关国际单位制和国际计量互认等重大事项的决议草案和相关文件,提交CGPM审议通过等。
    CIPM现任主席由德国的E.O. Gobel教授担任,其他17名成员分别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荷兰、俄罗斯、南非、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主席、副主席(2名)、秘书长及国际计量局局长共5人构成CIPM指导委员会。
    CIPM每年定期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召开一次会议。我国于1976年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王大珩院士是中国第一位CIPM委员(1979年-1993年),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高洁院士于1993年至2009年期间担任CIPM委员。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向CIPM推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段宇宁副院长作为CIPM委员候选人。2010年3月8日,根据《米制公约》及其附则的规定,在全体CIPM委员中举行了新委员的选举,经投票表决,段宇宁博士成功当选,成为我国第三位CIPM委员。
    段宇宁博士当选CIPM委员,保持了我国在最重要的国际计量组织——米制公约领导机构中的地位,保证了国际话语权,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中国计量界与国际计量组织和国家计量院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这也是自我国加入米制公约组织30多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首次担任该组织领导职务,充分显示了国际计量界对该院计量科技水平以及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的认可,是中国计量国际地位提高的又一重要标志。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供稿)
 
 
 
亚太法制计量论坛燃气表计量技术法规培训班
在中国重庆成功举办
 
(略)
 
赴斯洛文尼亚参加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
总理事会第53次会议总结
 
第53次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总理事会会议(53rd IMEKO)于2010年5月在斯洛文尼亚玫瑰港召开。应IMEKO邀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王顺安(IMEK0总理事会委员)、广州市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院长周伦彬、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仵淑华同志组团参加了这次会议。
    一、会议基本概况
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是1958年成立的国际计量组织,主要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与相关专业技术委员会组成;该组织成立的主旨是为了促进国际计量测试理论、技术和计量器具制造等方面的科技信息交流,促进各国相关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合作。
按章程规定,IMEKO总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本次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总理事会(53rd IMEKO)的议题主要包括:开幕致词,批准53rd总理事会议程,批准52nd总理事会会议纪要;听取主席与秘书长工作报告,司库财务情况报告,科学出版物发行情况报告,咨询委员会与技术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以及南韩关于第20届IMEKO 世界大会筹备情况报告;讨论决定第21届IMEKO世界大会承办国等事项。
依照上述议程,首先由IMEKO前主席Prof. Dr. António da Cruz Serra代表IMEKO主席Dr. Dae-Im Kang致开幕词(Dr. Dae-Im Kang因事请假),接着会议就53rd总理事会议程与52nd总理事会纪要进行了讨论、修改与表决。之后分别听取了IMEKO主席提供的书面报告,IMEKO秘书长所做的2009-2010年度工作报告、2009-2010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韩国代表所作2012年第20届IMEKO世界大会筹办情况报告等。
53rd总理事会的另一重要事项就是确定2015年第21届IMEKO世界大会的承办国。会前捷克、匈牙利、英国不仅向IMEKO提出了承办申请,而且做了较充分的申办前期准备;会上三个申办国代表按要求分别做了竞选介绍。经各成员国代表充分酝酿,最后举手表决通过由捷克在首都布拉格承办2015年第21届IMEKO世界大会。同时,会议还决定第54次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总理事会(54th IMEKO)将于2011年9月在德国召开。
    会议期间,IMEKO副主席、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Dr. Pasqual Daponte 提出,希望中国能多推荐一些技术专家作为IMEKO各技术委员会(TC)委员,并在IMEKO的各技术委员会(TC)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技术专题报告
    本次总理事会会期还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由负责国际事务的副主席Dr. Hidetaka IMAI在会上做了一个技术专题报告《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表述----计量溯源与测量不确定度的重要性》。该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在当今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全球环境、食品科学、临床化学、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内的安全与可靠性的关注不仅敏感而且紧迫。基于此,在2009年里斯本召开的第19届IMEKO 世界大会期间,TC7(测量科学)、TC8(计量溯源)与TC23(食品与营养计量)等技术委员会都对计量溯源与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进行了相关介绍和讨论。
关于GUM《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和VIM《国际计量词汇----基本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这两个文件,最初是由ISO TAG4在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起草发布的(后来ILAC也加入进来了)。但是现在GUM与VIM的维护则由成立于1997年的JCGM(计量指导联合委员会)全面接手负责,在此之前JCGM的任务只是维护与促进GUM和VIM这两个文件的使用。
目前,JCGM有两个工作组,其中WG1工作组负责GUM文件的维护,因为GUM现在已经在各国家计量研究院到工业领域的整个测量链的不同层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经过修订后的GUM(只对1995年版的GUM作了细微的修改,编号为JCGM100:2008),现在也以ISO/IEC指南98-3:2008版本正式发布。另外,JCGM-WG1工作组拟推出一系列配套文件,以帮助大家在一些感兴趣的领域能获取到更多更详实的资料;同时也可使诸多不同层面的受众从这些具有差异性的专业资料中得到启示。JCGM的另一工作组WG2,则对应负责VIM文件的维护。其第三版ISO/IEC指南99:2007《国际计量词汇----基本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JCGM200:2008)也已正式出版。
最近,BIPM(国际计量局)与WMO(世界气象组织)也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关不确定度评估找到了合作开展工作的结合点。因为在测量与预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度已经成为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发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1990年就已出版)中的关键要素;而指导作者如何选择不确定度撰写评估报告的第四份IPCC指南注释也在开始推介。与此同时,国际实验室合作组织(ILAC)也正在准备制定“ILAC校准不确定度政策”。面对近来出现的上述各种需求,JCGM-WG1(GUM)与JCGM-WG2(VIM)正全力以赴地集中精力编辑发行有关JCGM文件,以配合当前人们对生活中存在的安全、健康与可靠性隐忧的关切。同时,BIPM在2010年5月召开的会议上也就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与讨论。
有关VIM定义: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的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的量值的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计量溯源----测量结果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其与规定的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每个链接点均对测量不确定度有贡献。
JCGM文件现状一览表
文  件  名
JCGM编号
ISO/IEC
指南编号
注 释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 1995,只作了细微修改
JCGM 100
98-3
2008年出版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附录1
JCGM 101
98-3/附录1
2008年出版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附录2
JCGM 102
98-3/附录2
收集意见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附录3
JCGM 103
98-3/附录3
准备草案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介绍与相关文件
JCGM 104
98-1
2009年出版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                概念、原理和方法
JCGM 105
98-2
准备草案
测量不确定度在一致性              评估中的作用
JCGM 106
98-4
收集意见
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JCGM 107
98-5
准备阶段
国际计量词汇----基本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
JCGM 200
99
2007年出版
 
    三、参与IMEKO日常活动情况
    近年来,中国计量科技人员积极参加IMEKO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一些中国专家作为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TC)的技术委员,积极参加了IMEKO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2010年9月将在武汉举办2010年国际微电子计量测试研讨会(中船重工709所承办)。4月,中船重工709所通过学会邀请IMEKO主席Dr. Dae-Im Kang来华参加这次会议。学会将积极支持举办这类国际计量学术交流活动。
    四、学会今后的重点工作
    1、今后,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将继续积极参加IMEKO的活动,组织多个领域的计量学术交流,组织国内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优秀论文,将安排在《计量学报》上优先发表。
2、积极向IMEKO等国际组织推荐中国专家,尤其是电磁、电子、几何量、力学、流量、温度、化学、标准物质等领域的专家,更多地参加国际计量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维护中国的权益,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供稿)
 
 
 
赴印尼举办APEC/APLMF非自动衡器国际教员培训班的总结
 
2010年6月7日至1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非自动衡器国际教员培训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APLMF秘书处秘书郑华欣同志和郭谡同志,作为APLMF的代表出席并负责组织了此次培训班。
一、培训班概况
此次培训班由APEC和APLMF共同举办,印尼计量局(DOM)具体承办,旨在促进亚太区域内各成员经济体在非自动衡器领域的计量法规与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协调一致。来自亚太区域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蒙古、中国、泰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秘鲁、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以及新加坡等11个经济体的3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APEC资助了中国、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秘鲁、越南共计8名学员。APLMF资助蒙古1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邀请了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的两位专家Adrian Caster先生和Marian Haire女士,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钟瑞麟先生作为教员。Marian女士同时也是APLMF培训工作组负责人。中国广州市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傅忆宾、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马丙辉作为中国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一)培训班的主要内容
本次培训由APEC和APLMF共同主办,培训对象是亚太地区的汽车衡检定人员或行业代表、以及负责计量检定培训的人员。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介绍与国际建议R76保持一致的非自动衡器/汽车衡检测程序和方法,帮助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建立与国际计量技术标准相协调的计量技术法规体系,促进亚太地区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从而为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化奠定基础。
本次培训班的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1、经济体报告。根据APEC培训项目的要求,各经济体就各自非自动衡器、汽车衡的检定情况和法制计量管理情况,以及相关的计量培训计划做交流介绍。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蒙古、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的代表分别对各自地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2、课堂培训。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的Adrian Caster先生和Marian Haire女士,参照国际建议OIML R76,以澳大利亚非自动衡器的技术规范和培训材料作为教材,对非自动衡器的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偏载误差、称重测试、替代物测试、清零测试、置零准确度、鉴别力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讲解。特别是运用了专门制作的视频短片、用电子秤实物进行亲自演示,使学员们对相关技术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
3、现场操作。在万隆计量培训中心参观学习,对汽车衡测试进行实物观摩、操作。万隆计量培训中心是一个拥有86年历史的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流量、非自动衡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培训。该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的计量专家和大量计量仪器设备,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参观期间,各国参会人员以小组为单位,在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的Adrian Caster先生的指导下,按澳大利亚相关规范要求对培训中心的一台10 t的汽车衡进行了检定过程的演示操作,使大家对汽车衡计量要求、实际检定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4、现场考核。培训最后的部分是参会人员以小组为单位对非自动衡器的计量要求进行演示讲解。各小组以一台6 kg的电子秤为工具,分别就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偏载误差、称重测试和鉴别力的计量要求进行了演示讲解。各小组都较好地解释了相关计量条款,与其它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种方式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受到启发:作为培训教员进行讲解时,要让培训有好的效果,除了要熟练精通专业知识外,还应准备好全面的培训教材、具备清晰的演讲思路和良好的演讲技巧。
(二)培训收获
1、培训组织形式
国内的检定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规程的宣贯会进行的。在宣贯会上,由规程的主要起草人员对各单位的检定人员进行宣讲。相比之下,本次培训是针对检定人员的教员进行培训,因此培训的组织方式存在一些不同。这次培训最大的优点在于互动环节多,学员直接参与程度大,因此学习吸收的效果比较好。举例来说,在讲检定的各项试验时,通过模拟的衡器让学员自己进行模拟测试;在现场试验时,在教员指导下,由学员完成测试;在教员完成授课内容后,指定内容让学员完成讲授,以考察学员的掌握情况。概括而言,学员的参与程度比较高,学习研讨的气氛比较浓,学习效果比较好。此次培训的组织方式值得借鉴。
2、培训教材
在培训过程中,澳大利亚教员准备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教材,包括视频材料、训练题、课件等,内容涵盖面比较大,较系统化。相比之下,目前国内还缺少相应系统化的教材,如果独立进行此类培训,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教材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
3、培训内容
对于汽车衡和非自动衡器的检定,各国基本上都是参照国际建议R76进行,但在检定过程中普遍都遇到一些的问题,特别是缺少标准砝码,如蒙古国家计量院就只有总共2.4吨的标准砝码。另外,部分汽车衡最大称量过大,即使使用替代物进行检定,实际操作中也难以执行,造成实际检定过程与相关规范要求相违背。
澳大利亚的检定方法和检定项目跟中国还是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例如,澳大利亚对于重复性、偏载误差、称重测试,允许运用以添加0.5e砝码和直接观察示值相结合的方式,判断仪器是否超出允许误差,从而判断仪器是否通过测试,而不需计算每个载荷的点误差;而中国按照与国际建议R76相等效的《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和《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的要求,不但要计算相应载荷点的误差E,还要用该误差E减去零点误差Eo,计算出修正误差Ec,看Ec是否超出最大允许误差来判断仪器是否通过测试。澳大利亚的检定方法是一种简易快速判断仪器计量性能的方法,而中国的检定方法则是严格按照国际建议的方法,在证书中提供详尽的检定数据。
汽车衡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新材料不断出现。而对于型式评价,在亚太地区并不是各个国家都有相关的要求。
4、试验方法
此次培训涉及的汽车衡属于非自动衡器,目前大多数的国家都参考国际建议OIML R76进行非自动衡器的检定工作,我国也不例外。此次澳大利亚在检定中所试验的项目基本与OIML R76是一致的,但是试验的方法与R76中的方法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通过这次与澳大利亚教员的交流,了解到了他们国家的汽车衡检定方法,也介绍了我国的汽车衡检定的方法。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检定方法并没有统一,尽管我国与澳大利亚都签署了MAA协议,采用同一标准即OIML R76对非自动衡器进行型式试验,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在检定的具体操作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
二、培训班的组织情况
此次培训班是APLMF秘书处首次在印尼举办的培训班。主办方和承办方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之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开班前,与培训班的承办方印尼计量局进行了沟通,确定了培训地点、参会人员、培训安排等。到达印尼后,对会场布置、培训日程进行了最终确认。印尼西爪哇省秘书长、印尼商务部内贸局局长、印尼商务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Rahayubudi先生)出席了培训班开幕式并致辞。培训班按计划顺利举办,受到了所有学员的好评。
三、体会和建议
(一)体会
本次培训十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尽管培训时间短,但讲授的是本领域必须掌握的技能和常用的检验方法。本次培训主要目的是为各发展中经济体培训教员,使他们系统地学习国际建议(OIML R 76),回到本经济体后,能够作为教员,对当地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采取了专家授课、现场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二)建议
国际建议是国际上多个国家讨论通过的,原则上说各个国家应遵循它开展计量性能的测试。OIML R76作为国际性标准,在指导各国检定和校准非自动衡器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应当依据OIML R76建立统一的检定流程和检定方法。
汽车衡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我国,使用量还是非常大的。这次我国也有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通过相互交流和日常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汽车衡的检定并非十分完善,还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本次培训班有助于我国计量技术人员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各国汽车衡的计量管理,借鉴和吸收他国经验,从而进一步规范我国汽车衡的使用和管理,促进我国衡器产业的健康发展。
就现版的OIML R76而言,其中有一些表述不够清晰的语言,而且至今还没有看到对这些不清晰描述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对每个国家而言,应当积极地与OIML相关工作组进行沟通,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并在本国、本地区形成统一的操作方法,指导非自动衡器的检定、校准工作。
在联系日趋紧密的全球贸易网中,各个国家之间多相互了解、沟通,学习好的经验,相互间取得一定的共识,能够减弱由于信息缺少或沟通不畅带来的不便和阻碍。本次培训提供了与多国同事相互学习、沟通、了解的机会,使计量技术人员进一步开阔了视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受训人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计量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相关计量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大有裨益。这种培训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四、与印尼计量局会谈
为了更好地了解印尼计量机构与计量培训中心各自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APLMF秘书处于6月8日下午访问了印尼计量局,与局长Chales Sagala先生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局长Chales Sagala先生首先介绍了印尼计量局的组织结构(见附件)和基本职能。印尼计量局隶属于印尼贸易部,主要承担印尼全国的法制计量工作,负责起草计量法律法规,开展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检定、计量器具的市场监督和执法,对全国54个地区检定办公室进行业务指导,并负责管理全国计量检查员(Inspector)的工作。局内建有质量、压力、电学、长度等实验室。
自2001年以后,原来管辖的54个地区检定办公室和计量培训中心划归当地政府管理。印尼计量局只负责进行业务指导。
印尼计量培训中心隶属于印尼贸易部下面的贸易教育与培训中心。主要任务包括:负责组织计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计量研究,提供最新的计量知识和培训信息,开展国内和国际计量培训的合作。拥有质量、长度、电能表、静态和动态容量、水表、压力、物理、温度、家用燃气表、石油天然气分析、机械技术实验室。
会谈时,印尼计量局提出希望与中国在有关进出口计量器具的监管、电话计时计费器、电能表等技术法规的制定等方面深化合作,并进一步探讨签署中印法制计量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可能性等。
从会谈中我们还了解到,隶属于印尼研究与知识部的印尼研究与发展院(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主要从事科学计量方面的研究,并负责保存和维护国家计量基、标准,代表印尼参加米制公约和APMP的有关活动。
印尼国家标准化机构(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Body-BSN)和印尼国家认可机构(National Accreditation Agency-KAN)与印尼贸易部同级,其主要负责人由印尼总统直接任命。
 
(APLMF秘书处郑华欣、郭谡供稿)
 
 
 
参加2010 SCSC-SRBs会议总结报告
 
    一、会议背景
2007年,APEC 所属区域性专业组织(SRBs),即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太平洋区域标准大会(PASC)、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和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在澳大利亚悉尼用了两天时间形成了区域性专业组织战略规划,并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2007年APEC 标准与合格评定分委员会(SCSC)第一次会议做了报告。区域性专业组织战略规划分别于2007年5月和6月得到了APEC企业咨询委员会(ABAC)和APEC SCSC会议的支持。从2007年起, SRBs 同意每年在APEC SCSC第一次会议期间举行一次论坛会议。2008年2月和2009年2月分别在秘鲁利马和新加坡举行了会议。
第三次SCSC-SRBs论坛会议于2010年3月2日在日本广岛举行。来自APLMF、APMP、PASC、PAC和APLAC的代表,以及APEC- SRBs工作协调经济体印度尼西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二、2010年SRBs会议主要讨论议题
    1、修订和审议了2010年SRBs战略规划
在2010年SRBs战略规划中,SRBs对本组织的2005年-2009年的活动计划实施情况以及2010年-2014年的工作计划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与讨论。同意将2005年-2009年已经执行的活动的相关附件归档,而不再出现在战略规划报告中。 报告也将提交SCSC征求各成员经济体的意见。
    2、SRBs论坛的基本原则
APEC区域性专业组织论坛的主要目标是与APEC标准与合格评定分委员会(SCSC)合作,促进APEC各经济体标准与合格评定基础建设和发展,致力于实现APEC标准与合格评定领域发展目标,满足各APEC成员经济体发展需求。其主要任务包括:
    (1)致力于标准与合格评定领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帮助APEC实现其相关工作目标;
    (2)至少每年在APEC SCSC会议期间举行一次会议;
    (3)审议APEC-SCSC会议日程及相关会议文件;如有可能,对与SRBs相关的议题达成意见共识;
    (4)SRBs之间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5)确认、启动、协调和开展SRBs之间感兴趣的活动;
    (6)定期向APEC-SCSC报告论坛活动情况,至少每年对战略报告更新一次;
    (7)对SRBs寻求TILF资金支持的项目进行协调;
    (8)确认、发展、保持相应的工作机制/手段,促进其他利益方对SRBs的工作有更多认识和了解;
    (9)邀请相关人员参加论坛会议具体议题讨论;
    (10)论坛会议协调人由SRBs轮流担任,主要负责召集论坛会议,至少提前两周向SRB代表通知会议议程,代表SRBs论坛向APEC-SCSC做定期报告等。
    此原则于2009年在新加坡SRBs论坛会议制定,2010年SRBs代表认为今年没有需要更改或添加的部分。
    3、2011-2012 SRBs论坛年会召集和协调工作
SRBs论坛年会召集和协调工作由5个SRB轮流负责。2007年和2008年SRBs论坛会议召集和协调工作分别由APMP和PASC承担,2009-2011 SRBs 会议的召集、协调由APLAC和PAC共同承担,并负责向同期召开的APEC-SCSC会议报告。APLMF将于2012年负责SRBs论坛协调工作。
    4、关于SRBs促进和加强合作事宜
SRBs同意在申请APEC资助项目时,首先向其他SRBs通报和介绍相关内容,听取反馈意见后,对项目申请书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根据申请项目内容,探讨和其他SRBs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并将最终修改完成的APEC项目申请书发送给其他SRBs。
SRB将完成SRBs的宣传册,进一步在APEC范围内介绍SRBs的背景、性质及工作重点等,扩大五个SRB的影响。
各SRB应在各自的网站上提供其他SRBs的网站链接,为需要了解SRBs 的有关人士提供方便。
SRBs同意每3个月更新各自组织的活动安排及进展,并提交到SCSC,使各经济体成员更多地了解SRBs的动态。
APLMF秘书处与APMP发展中经济体委员会主席就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换了意见。双方都认为由于在计量领域有内在的联系,合作范围广泛。同时建议在各自组织内探讨签署APLMF-APMP备忘录的可行性。
    5、关于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合作
目前德国PTB在本国申请了一个加强与APEC SRBs合作的项目。此项目的目标是通过PTB与SRBs 的合作,促进发展中经济体在计量、标准、认可等领域的基础建设。项目为期5年,共70万欧元。为了能够使合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在APEC-SRBs会议期间,SRBs 同意与PTB就合作机制和具体实施细化方案继续讨论, 与PTB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目前由于PTB方面的联系人更改,整个合作项目进展缓慢。
    三、感受
 此次APEC-SRBs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SRBs合作的基本原则,修订了SRBs战略规划,细化了SRBs合作机制,对SRBs今后更加广泛、深入、紧密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APLMF将以法制计量领域优先发展领域为核心,开展与其他SRBs,尤其是APMP的合作,促进APEC地区计量领域的发展。
 
(APLMF秘书处  张超供稿)
 
2010年照明实验室能力建设赴欧洲考察报告
 
根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第二次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的2010年工作安排,4月14-26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指导委员会成员参加的考察团前往德国、瑞士、荷兰就欧洲照明实验室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考察。
本次考察组包括7个相关部门的同志,其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节约处吕文斌处长任团长,团员包括: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综合处张新民处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工业和能源计量处王英军副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袁令,“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办公室吕芳副主任,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五处邢合萍处长,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华树明主任。
一、考察背景
白炽灯光效低,寿命短,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并造成能源浪费。世界各地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开始向逐步淘汰低效灯泡、使用更加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方向上迈进,出台补贴政策,推广节能灯,以减少能源浪费。2009年对于推广节能灯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澳大利亚作为世界第一个计划禁止白炽灯的国家,将节能灯全面取代白炽灯的时间表锁定在2010年前。尽管现有的节能灯仍然存在各种不足,但从美国、加拿大到欧洲再到亚洲,推广节能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上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纷纷宣布了白炽灯的淘汰时间计划。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日前呼吁中国政府及早出台全面淘汰白炽灯政策的时间表,同时倡导公众大量使用更加环保的节能灯。
为响应国际社会淘汰白炽灯潮流,推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设计并于2009年启动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合作项目,将研究提出中国淘汰白炽灯、推广节能灯的路线图和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中国白炽灯生产企业转型,推广普及节能灯。项目的执行期为2009年-2012年,全球环境基金赠款1400万美元。在项目结束后的10年间,我国可望实现累计节电1600亿-216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75亿-2.37亿吨。
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充分掌握欧洲淘汰白炽灯,推广高效照明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国制定淘汰白炽灯、推广高效照明的战略路线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以期通过考察,了解欧洲各国推广高效照明的进展和未来的计划、各欧洲实验室在推广高效照明方面的地位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学习先进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理念等成功经验,通过与欧洲先进实验室的比较,分析各实验室的优势所在,找出中国检测实验室存在的差距,为加强我国实验室建设、实验室间的国际合作以及中国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二、考察的主要内容
(一)欧洲照明实验室能力建设情况
考察组对瑞士联邦计量局(METAS)、荷兰国家计量院(VSL)两个国家级实验室,Philips企业实验室、德国商业测试认证机构(VDE)、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TNO)进行了实地参观访问,听取了各实验室介绍,尤其是检测能力、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对各实验室的规模、服务、资质、检测领域及工作重心、所参与的国际项目尤其是与全球逐步淘汰白炽灯相关的项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瑞士联邦计量局(METAS)
METAS副总裁Philippe Richard和光学实验室的负责人Peter Blanttner博士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瑞士联邦计量局(METAS)及其光学实验室。METAS是技术/科学机构,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它的地位相当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在某些特殊领域(如光度学),METAS也作为一个检测实验室。
考察组参观了光学实验室。其主要工作是辐射测量和光度测量,为所有照明设备做检测(包括半导体照明产品),在测量过程方面为客户提供建议。
METAS在瑞士开展认证,包括灯具及LED的测试认证,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其中Minergie Measurement Procedure是瑞士独有的自愿性认证,但是在政府采购时,此认证强制执行。这与中国节能测试认证相似。
2、荷兰国家计量院(VSL)
荷兰国家计量院(VSL)的总裁Albert Dalhuijsen先生、经理Wouter Koek先生以及项目经理Daniel Bos先生向代表团介绍了VSL的大体情况。VSL是由荷兰政府指定的为保持和发展国家计量标准的国家计量研究院,是荷兰计量集团(NMi)的一部分,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TNO)是其股东之一。
VSL作为私有股份制公司,其运作模式类似于英国和丹麦的计量研究院,私人拥有但为公共服务。VSL虽然不是国有企业,但具备政府背景,服务于政府时,政府给予很大支持,其每年60%的预算都是政府投入的。这种创新体制与中国非常不同,也是中国实验室和技术机构鲜有的运作体制。在VSL的光度、照度和功率等实验室的参观中得知,其投入大量时间在设备、过程和技能的内部控制上。据实验室负责人介绍,VSL在气体分析、气体流量计量领域位于世界前三位。
与中国实验室一样,VSL十分重视开展内部质量检查,定期与其他实验室比较测量结果,以持续保证测量结果的质量。VSL被认可在一些领域(压力、质量、温度、水分和化学分析)组织实验室内部比较。VSL实验室有着广泛的全球网络: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参与到VSL的项目中;VSL参与到世界范围内国家计量机构之间标准的关键比对,并参与许多国际项目和委员会的活动。
在与中国的合作方面,VSL已经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AQSIQ)计量司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3、德国商业测试认证机构(VDE)
VDE总裁Wilfried Jager先生向中国政府代表团介绍公司基本情况、资质、管理体制和理念、检测标识等。VDE作为股份制检测机构,其管理体制与中国的检测实验室有很大的不同。
VDE是欧洲最有测试经验的试验认证和检查机构之一,是获欧盟授权的CE公告机构及国际CB组织成员,在欧洲和国际上,得到电工产品方面的CENELEC欧洲认证体系、CECC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的欧洲协调体系、世界性的IEC电工产品、电子元器件认证体系等的认可。VDE在高能效技术监控方面,在产品和检测要求标准化方面,在检测和电子技术产品评估方面以及环境或能源审计框架内的特殊评估服务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尤其是在EU能源标签框架下的检测。
同UL一样,只有VDE公司才能授权使用VDE标志。它为上千家德国企业和其它国家的客户开展了认证。因此,在许多国家,VDE认证标志甚至比本国的认证标志更加出名,尤其被进出口商认可和看重。
4、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TNO)
固体照明项目总负责人和策划人Ardi Dortmans博士以及三位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给代表团做了详细的介绍。1930年成立的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是政府与工业界之间的桥梁,也是一家政府资助的私人部门。机构分布在荷兰境内多个城市,共5000人,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咨询、委托研究、检测认证、专利许可、企业纠纷调解仲裁。5个核心研究领域中的科学工业领域负责人Dortmans先生向代表团介绍了三个与照明检测和LED相关的应用情况:汽车应用智能系统强调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智能和谐交通;透明薄膜太阳能电池;可靠性研究。
5、企业实验室
(1)飞利浦企业实验室
考察团参观了位于荷兰埃因霍温的飞利浦总部及其企业内部实验室、最先进的研发设计应用产品成果。Maarten ten Houten介绍了照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其商业照明和酒店照明的最新应用设计,展现出LED制造过程的绿色优化,“设计--制造--流通--使用--回收”整条产业链展示出“Person,Planet”这一追求未来绿色照明的理念。
(2)欧司朗
考察团参观了位于德国雷根斯堡的欧司朗公司光学半导体工厂,听取了在半导体照明市场经理Andreas Vogler先生的讲解。欧司朗在照明封装技术、荧光粉转换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应用支持、客户联系及技术是欧司朗的核心竞争力。
(二)国际照明工业及市场发展近况----参观照明展
代表团于2010年4月15日参观了法兰克福国际灯光照明及建筑技术与设备展览会(Light+Building 2010)。法兰克福每两年一届的Light+Building是全球照明业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展会,其中8个馆为照明馆,其余3个为建筑技术与电器馆。代表团分别参观了2、3、4、5号以及10号馆。
在2号名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HILIPS 和OSRAM两大照明巨头。PHILIPS 在本次展会全面推出了LED 在普通照明中的应用产品,所采用LED光源的照明效果符合多种场景(学校、办公室、商场、家庭等)的需求,不仅在光效方面,同时在色温和显色性方面也符合照明的需求。
OSRAM在LED方面重点推出不同类型的用于普通照明的模块,也有少量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灯具。PHILIPS和OSRAM还同时推出了LED 光源替代产品(Retrofit),如替代白炽灯的LED球泡灯。
中国作为照明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有着良好的背景,本届中国参展企业共有271家,主要集中在10.1馆,只有少数企业,如国家电光源质检中心(NLTC)、阳光、LED企业广茂达在4号馆。
三、收获及建议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标准及检测方法制定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先进实验室(不论是国有实验室或企业实验室)都在积极开展与节能照明有关的测试工作。国家级实验室要积极研究LED测试方法,而且要敞开大门研究,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寻找共同的LED测试方法,努力协调一致。
(二)         在检测领域加大投入。
特别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要加大投入:
1)半导体照明与人眼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基础研究;
2)半导体照明性能评价的定义;
3)半导体照明系统测试光度学研究;
4)半导体照明偏振光对光学测试的影响;
5)半导体照明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6)半导体照明电器测试方法研究。
(三)加大知识产权合作,提升实验室自主创新水平。
欧盟在经济危机到来时,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本届展会第二天恰逢周一(4月12日),展会当局及德国海关组织了大规模侵权检查,中国参展企业成为重点,有少数企业被要求立即从展台撤下其展品。这种情况虽然以往也曾有过,但今年更加严厉,因此需引起国内参展企业的高度重视。
(四)提升我国光学计量检测基础研究能力。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正在积极的开展节能灯相关参数的计量方法、量值溯源(传递)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瑞士计量局提供的光学国际关键比对结果中了解到,我国计量院的比对结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为我国的照明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  王英军供稿)
 
 
 
我国对乌克兰《测量设备基本要求的技术规程》的评议
 
乌克兰内阁2009年4月8日第332号决议批准发布了《有关对测量技术器具之本质要求的技术法规》中涉及水表部分、热能表和尾气分析仪领域的技术文本。根据国际WTO/TBT的评议要求,所有WTO成员国对此文本进行评议。中国计量协会受国家质检总局的委托,组织了15家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和技术机构对此技术法规进行了评议。
我方综合评议意见是:该技术法规内容总体与相应国际标准内容相符,不影响我国这些领域的产品出口,不会对我国计量器具产品出口构成贸易壁垒。但作为技术交流,我们对技术法规条款的表述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2009年11月3日,乌克兰测量技术委员会回函,对我方提出的意见进行一一解释。
现公布我方评议细节和乌克兰对我方的回复,希望对我国计量专业人员了解国际计量器具的发展有所帮助。
附录1:
    一、中国热能表行业对乌克兰技术规程的评议
    中国热能表领域的评议:
   《技术规程》附录4第12款中,提到热记录器(拟应为:温度传感器)进行耐久性实验,但整个《技术规程》未对耐久性实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进行规定和说明。《技术规程》附录4第12款规定,“对于温度变换器,耐久性试验后测量结果的变化与初始测量结果相比,不应超过0.1摄氏度。”我们认为:温度传感器完成耐久性实验后,检测配对温度传感器准确度应符合《技术规程》附录4第16款之规定,这样比较合理。建议参照欧洲标准EN1434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二、中国水表领域对乌克兰技术规程的评议
    评议组对乌克兰《水表技术规程》提出的具体评议意见如下:
    1、第4条 流量的范围……
额定流量(Q3)与最小流量(Q1)比大于或等于10;
解析:额定流量(Q3)与最小流量(Q1)比大于或等于10;是不合理的,应当改为50,否则水表质量水平档次会很低,与国际上当前选用的水表质量水平不相符。
    2、第7条 水表的灵敏度为不超过最小流量Q1的一半。建议取消。
解析:水表灵敏度指标在ISO4064.1.2.3-2005中已经被删除了。
    3、第10条
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10000小时。
平均使用寿命不低于12年。建议取消这两项指标。
解析:国际标准ISO4064.1.2.3-2005对水表的无故障和寿命是以耐久性试验后水表的误差曲线变化(误差偏移量)及最大允许误差等要求来表述的。耐久性试验要求、试验后误差曲线变化和最大允许误差等,请查阅国际标准ISO4064.1.2.3-2005中规定。
三、中国“废气分析仪”行业对乌克兰技术规程的建议
【一】总则4
废气分析仪-用来测量交通工具火花点火发动机某些废气成分体积微粒的测量技术器具。这些成分的体积微粒是靠所含的水气确定的,而所含的水气则等于被分析试样中的水气含量。
【建议改为】废气分析仪-用来测量点燃式发动机或装有点燃式发动机的机动车排放废气中某些组分摩尔比的测量仪器。
【理由】(1)“火花点火发动机”就是采用“汽油”作为燃料的发动机,它是采用“电火花”点燃“雾化汽油”,引燃爆炸“做功”。所以,这类发动机国际上通常称为“点燃式发动机”。而采用“柴油”作为燃料的发动机,是将高压“柴油”喷入发动机“气缸”,由于气缸处于高温状况,“柴油”自燃爆炸“做功”。这类发动机国际上通常称为“压燃式发动机”。
(2)“摩尔比(mol  ratio)”就是物质的量的比。“物质的量”是一个表达词,就是物质的多少,但是它是以个数来计数的,如果“物质”是分子,它就是指分子的个数,如果“物质”是原子,它就是指原子的个数。所以,比用“体积微粒”的提法更妥当。
(3)“这些成分的体积微粒是靠所含的水气确定的,而所含的水气则等于被分析试样中的水气含量。”这句话应该取消!因为这个“提法”是错误的!汽车废气中所含CO、HC或NXO等成分与“水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二】附录10中1、废气分析仪用于测量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氧气(O2)和碳氢化合物(HC)的单位体积微粒。                                      
    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表现为利用红外吸收方法测得的乙烷(C6 H14 )的单位体积微粒。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的单位体积微粒表现为百分数,碳氢化合物(HC)则表现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百万粒子)。
    气体分析仪需要计算废气各组成部分单位体积微粒的λ值。通过废气中空气和燃料的对比关系,λ值可以说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利用标准化公式就能够求出λ值。
【建议改为】废气分析仪用于测量排放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氧气(O2)和碳氢化合物(HC)的摩尔比。
所含的碳氢化合物为用不分光红外分析法测得的正己烷(C6 H14 )当量的摩尔比。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的摩尔比以百分数( )计,碳氢化合物(HC)的摩尔比以百万分数( )计。
计算空气过量系数λ值。通过废气中各组分体积浓度用标准公式计算空气和燃料的比例关系,即λ值。它可以反映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理由】(1)理由同“一、(2)”。
(2)汽车排放尾气中碳氢化合物(HC)非常复杂,包括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戊烷(C5H12)、正己烷(C6 H14 )……等几十种。对废气分析仪来说,它不可能测量各种碳氢化合物,所测量到的是正己烷(C6 H14 )当量。就是将所含的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等等成分,按“碳(C)成分”转换为相当于正己烷(C6 H14 )的当量表示。
碳氢化合物在国际上统一采用“不分光红外分析法”进行测量。
(3)理由同“一、(2)”。另外,“立方厘米/立方米(百万粒子)”有矛盾,实际上“立方厘米/立方米”就是“百万分数( )”,这样表达更明确、更科学。
(4)“气体分析仪需要计算废气各组成部分单位体积微粒的λ值”这句话是不科学的,它不是“废气各组成部分单位体积微粒的λ值”。它是反映发动机中空气和燃料的比例关系,λ值可以说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它是通过排放废气中各种组分(CO、CO2、HC含量)及所用燃料性质有关,利用标准化公式计算出λ值。
    【三】附录10中2、气体分析仪规定有两个等级:0和1。这两个等级相应的最小测量范围见表1。
表1
值的名称
等级0和1的测量范围
一氧化碳(CO)的单位体积微粒
5个百分点以内
二氧化碳(CO2)的单位体积微粒
16个百分点以内立方厘米
碳氢化合物( HC)的单位体积微粒
2000 以内
氧气(O2)的单位体积微粒
21个百分点以内
Λ
0.8~1.2
 
【建议改为】2、气体分析仪规定有两个等级:0级和1级。
这两个等级相应的最小测量范围见表1。
表1
值的名称
等级0和1的测量范围
一氧化碳(CO)的摩尔比
(0 ~ 5)×
二氧化碳(CO2)的摩尔比
(0 ~ 16)×
碳氢化合物( HC)的摩尔比
(0 ~ 2000)×
氧气(O2)的摩尔比
(0 ~ 21)×
Λ
0.80 ~ 1.20
 
【理由】理由同“一、(2)”。另外,“立方厘米/立方米(百万粒子)”有矛盾,实际上“立方厘米/立方米”就是“百万分数( )”,这样表达更明确、更科学。
【四】附录10中4、对于被测量的每个单位体积微粒值,《技术规程》第7款中的标定标准工作条件下的最大容许误差值符合表2中的两个值(绝对和相对误差)之一。
    从为各组成部分给出的两个值中,为该单位体积微粒值挑选符合最大绝对误差的误差值。  绝对误差体现为体积微粒的单位,用百分比或立方厘米/立方米(百万粒子)表示;相对误差相当于绝对误差除以有效值后的粒子,用百分数表示。
表2
等级
误差
各种成分体积微粒的最大容许误差值
CO
CO2
O2
HC
百分点
+-10
0
绝对
+- 0.03
+- 0.5
+- 0.1
相对
+- 5
+- 5
+- 5
+- 5 个百分点
1
绝对
+- 0.06
+- 0.5
+- 0.1
+-12
相对
+- 5
+- 5
+- 5
+- 5 个百分点
 
【建议改为】
4、对于被测量的各组份,《技术规程》第7款中的标准标定工作条件下的最大允许误差值符合表2中的两个值(绝对和相对误差)之一。
    从为各组份给出的两个值中,为该组份摩尔比挑选符合最大绝对误差的误差值。绝对误差体现为摩尔比的单位,用百分数或百万分数表示;相对误差相当于绝对误差除以有效值后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表2   各组份摩尔比的最大允许误差值
等级
误差
CO
CO2
O2
HC
0
绝对
± 0.03×
± 0.5×
± 0.1×
± 10×
相对
± 5 %
1
绝对
± 0.06×
± 0.5×
± 0.1×
± 12×
相对
± 5 %
【理由】理由同上。
    【五】附录10中8、气体分析仪读数装置最小数位单位应符合表3列出的值,或取更小的阶。
表3
各组分的最小数位
CO
CO2
O2
HC,
百分点
 
 
0.01(对于被测的体积微粒,低于4个百分点)
 
0.01
0.1
0.1(对于被测的体积微粒,高于4个百分点)
1
 
     λ值读数装置的最小数位是0.001。
【建议改为】
8、废气分析仪读数装置的最小分度值应符合表3列出的值。
 
表3   读数装置的最小分度值
CO( )
CO2 ( )
O2( )
HC( )
0.01
0.1
测量值 <  4× 时:0.01
测量值 ≥  4× 时:0.1
1
 
     λ值读数装置的最小分度值是0.01。
 【理由】与“计算λ值时的最大相对允许误差”及“测量范围0.80 ~1.20”相适应,λ值读数装置的最小分度值为0.01足以满足这两点要求。
附录2:
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乌克兰通知书G/TBT/N/UKR/35
发表评论的答复
    关于2009年4月8日部长内阁批准的第332号法规中所涉及的《测量设备基本要求的技术规程》,乌克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发表的评论表示感谢,因为这将有助于乌克兰的测量设备的规定标准符合国际条款的要求。
 如第332号法规中所提到的,我们可以预见,在法规实施的过渡阶段,还将进行有关技术规程的修改(参见第332号法规附录11后的技术规程行动计划的细节)。
乌克兰相信,对测量装置基本要求技术规程的批准,不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
I  在通知的规程中关于量热计的评论
技术规程建立了量热计的基本标准。国家标准还包含更多有关合规评价的详细要求和手段,这将成为技术规程的示范基础。
2007年10月1日,国家标准 DSTU EN 1434-4:2006“量热计,第4部分:试验和型式批准”生效。它与欧洲标准EN 1434-4以及1997 修正后的EN 1434-4/A1:2002标准(在符合的程度----一致性(IDT))是相一致的。这项标准中6.8.2的条款提供了温度转换器寿命试验的要求和方法。6.8.2条款还提供了可靠结果的判据,特别是:对于温度转换,与初始测量结果相比,在寿命试验后测量结果的变化不超过0.1°C。确定的温度转换器对的误差应不超过技术规程条款16附录4中提供的最大允许误差(在最初评论中,参考条款14附录4中提供的存在的概率误差)。因此,技术规程附录4中有关测量装置的基本要求与欧洲议会和委员会2004年3月31日的2004/22/EC关于测量装置的标准相一致。国家标准 DSTU EN 1434-4:2006“量热计,第1部分:总的要求”和DSTU EN 1434-4:2006“量热计,第4部分:试验和型式批准”与欧洲EN 1434-1标准以及1997年修正的EN 1434-1/A1:2002和 EN 1434-4:1997以及修正的EN 1434-4/A1:2002相一致。
因此,乌克兰考虑建议按照现已完成的欧洲标准EN 1434来制定详细的条款和解释。
    II  关于水表技术规程的评论
    1、条款4 流量范围    
    额定流量(Q3)与最小流量(Q1)之比大于或等于10;
    原因分析(中方):额定流量(Q3)与最小流量(Q1)之比大于或等于10是不合理的,换言之,应变为50,水表的品质量级将很低,这与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水表的品质量级是不一致的。
    回复(乌方):这个额定流量(Q3)与最小流量(Q1)之比是欧洲导则2004/22/EC中所提供的。乌克兰的技术规程与上述导则是一致的。
    2、条款7 水表的灵敏度应小于最小流量Q1之半。计划消除这类设备。原因分析(中方):水表的灵敏度指标在ISO 4064.1.2.3-2005中已删除。
    回复(乌方):条款7中的这项要求包含在供水企业的要求中,因为无灵敏度阈值则可能等于最小的消耗,因此增加了所用的水表上未记录的水容量。乌方考虑到保持这个要求是在TBT协定的合理目标范围之内。
    3、条款10 平均自由误差时间应不小于10 000小时。
    平均服务寿命应不小于12年。建议撤销这两个条款。
    原因分析(中方):水表的误差自由时间和服务寿命是在国际标准ISO 4064.1.2.3-2005中的寿命试验后,诸如误差(偏差)曲线变化的要求和水表的最大允差表示的。请见国际标准ISO 4064.1.2.3-2005中对寿命试验要求,在试验后的误差曲线和最大允差等的变化的设备。
    回复(乌方):这些指标目前不可能消除,因为它们也是在乌克兰实施中的其他法定文件所提供的。就ISO 4064.1.2.3-2005而言,在乌克兰尚未执行。然而,将于2010年计划作为国家标准。
    III  在通知的规程中关于“废气分析仪”的评论
    1、概要:几乎对附录10的所有评论以及在技术条例的总论中关于术语“废气分析仪”的定义都是书面的措辞问题,并不会影响到技术要求。引发该评论的主要原因是评论中的英文文本并不适用于乌克兰的国际文本。
此外,值得提出的附录10的全部原理以及在技术规范的总论中术语“废气分析仪”的定义是基于国际文件的要求:2004年3月11日欧洲议会和委员会关于测量仪器(附录M1-010)和标准ISO 3930/OIML R99“测量机动车废气的仪器”的导则2004/22/EC。
2、关于某些评论的答复:
[I]  关于“废气分析仪”术语定义的评论
技术规程中的定义完全符合导则2004/22/EC和ISO 3930/OIML
R99,包括所述的辐射源—“用火花点火的机动车发动机”,及被测物
理量—体积比(而不是如评论中提出的摩尔比)。
关于湿度含量的评论,是由于不恰当的翻译引起的:在原文中没
有表述“体积微粒…是由其湿度含量测定的”。此外,在评论中的下列
表述:“在废气中的CO,HC或NOx…的组分与湿度毫无关系”是错误
的,因为湿度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所有其他组分的体积比。
用于技术规程的导则2004/22/EC的英文正确定义如下:
“废气分析仪是一台测量仪器,它用于测定在样品分析的湿度水
平下,用火花点火的机动车发动机的废气各种组分的体积比”。
[II] 对附录10的条款1的评论
关于体积比和摩尔比见评论[I]。
关于碳氢化合物含量的表达式如己烷,相应的叙述是在正文中表示的(“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必须表示为己烷(C6H14)的体积比,用红外吸收技术测量”)。
关于物理量单位,至今标准中的ppm单位并不推荐使用。对于体
积比,而代之以推荐cm3/m3单位(例如见ISO 4226:2007“空气品
质----一般特性—测量单位”),这就是在附录10中用cm3/m3单位的原因。
关于在评论中英文文本中所用的l值,在乌克兰文本中并不适合。
在附录10中使用的定义对于导则2004/22/EC和ISO 3930/OIML R99
是完全认可的。(导则2004/22/EC:l是无量纲值,即在排出的废气中,以气/油比表示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这可以用参考标准化公式确定。)
[III] 对附录10的条款2的评论
关于体积比和摩尔比见评论[I]的答复,关于cm3/m3单位见评论
[II]的答复。
[IV] 对附录10的条款4的评论
关于体积比和摩尔比见评论[I]的答复,关于cm3/m3单位见评论
[II]的答复。
[V] 对附录10的条款8的评论
关于l值的显示分辨率,按照导则2004/22/EC和新的OIML R99-1 的版本,文本2008“测量控制废气辐射的仪器;第一部分:计量和技术要求;第二部分:计量控制和性能测试”,l值将用0.001而不是0.01的分辨率表示。
乌克兰再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的评论表示感谢,并希望我们的回复意见能令人满意。
 
(中国计量协会供稿)
 
 
日本计量院2009年研究成果
 
隶属于日本产业综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IST)的日本计量院(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 of Japan, NMIJ)于2010年1月28日-29日在筑波举办了2009年度研究成果发布会。当中除了有6篇口头报告之外,另有170篇张贴式论文。现将这176篇的题目以及研究领域介绍如下,提供给计量标准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一、口头报告的研究论文(oral  papers)
1.    新长度国家标准“光梳频率装置”
2.    非接触高温量测的高精密化-半导体毫秒退火过程的开发事例
3.    计量及量测系统领域的技术战略图
4.    NMIJ量子霍尔(quantized Hall resistance,QHR)元件的研发近况
5.    乳腺X光照射剂量标准的现状和展望
6.    NMIJ临床检验用标准物质的研发近况和展望
二、张贴式研究论文(post  papers)
【时间频率领域】
1.    原子喷泉法一次频率标准器2号机(NMIJ-F2)的研发现状
2.    Sr+离子微波频率标准的开发
3.    Sr/Yb光栅钟的开发
4.    光栅钟超稳定激光源的开发
5.    新长度国家标准“光梳频率装置”
6.    频率标准的高精密供给装置的开发
7.    一般用户之频率远距校准机器的开发(4)
【长度量测领域】
1.    追溯光梳频率标准测距仪的高精密标准器的开发
2.    干涉测长仪的标准
3.    高解析度编码器校准技术的开发
4.    利用低同调串接(coherence tandem)干涉仪的长度标准器校准
5.    应用于灯光波长的固体折射率标准的稜镜(prism pair)干涉仪
6.    利用多个标准件的平均以降低校准不确定度的方法
7.    球板交替量测的观察-经由3种球板的比较
8.    装载雷射干涉仪的表面形貌校准装置的开发
9.    原子台阶(atomic step)的阶高标准的开发
10.             半导体设备的三坐标形貌量测的CD-AFM技术
11.             二维坐标标准的校准值比较-位置的比较
12.             光罩线宽标准的开发现状
13.             微角校准装置的自准仪(Laser auto-collimator)的特性评估及其应用
14.             圆度量测探针的接触和实测转动数的影响
【力学量测领域】
1.    绝对重力计国际比对的结果
2.    全自动质量比较器1g至1kg范围的分量校准法
3.    大称重衡器校准荷重增加的影响研究
4.    3kN荷重式力标准机的连锁重锤升降速度的最佳化
5.    小容量转矩标准机的支点灵敏性与1Nm高精密转矩转换器的性能评估
6.    却贝摆锤法(Charpy)冲击值的校准
7.    校准程序对液用数字压力计校准结果的影响
8.    数字大气压力计的简易校准系统结构
9.    压力标准的改进和国际比对的现状
10.             使用烧结过滤器的混合气体的标准漏泄
11.             真空电导合成法的讨论
12.             膨胀法装置的膨胀比量测
13.             标准泄漏比较校准的不确定度评估
【温度湿度领域】
1.    白金电阻温度计的高温刻度的比较量测
2.    不纯物对锌定点温度所造成的影响
3.    钴碳共晶点热电偶校准的不确定度
4.    金/白金热电偶在0℃至960℃定点校准的不确定评估
5.    室温范围的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校准技术
6.    0.9mm辐射湿度计的波长稳定性
7.    高温高速热处理下硅基板表面的现场非接触温度量测
8.    WC-C包晶点的超高温定点的性能评估
9.    中温度域的辐射温度计校准技术
10.             热电反射显微表面温度量测技术
11.             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氮气微量水分量测
12.             露点100℃以上的高湿度产生装置的开发
【流量量测领域】
1.    气体脉动流量产生装置性能评估的研究
2.    停止法对液体流量计校准的影响
3.    关于生物酒精流量校准的调查
4.    石油小流量标准的建立
5.    弦(Chordal)型流量计的特性评估
6.    气体流量计的小型流量测试装置
【物性统计领域】
1.    热膨胀率标准物质的开发
2.    锁模光纤激光的薄膜热扩散率量测装置的开发
3.    用于热量管理的热传导系数量测装置的开发与不锈钢热物性数据整理-量测系统与解析法的改良
4.    利用光通电混合脉波加热法的多重热物性量测方法的开发
5.    热扩散率的标准开发和国际比对
6.    氮化钛薄膜的热扩散时间的标准
7.    纳米碳管光吸收“CNT黑体”的开发
8.    比热容量标准物质的开发Ⅱ
9.    分散型热物性数据库-数据概要和查阅软件的报告
10.             正弦热反射技术量测有机混成聚合物的热物性
11.             利用玻璃毛细管粘度计量测水粘度的长时间变化
12.             粘度绝对量测的高精密性落球实验系统
13.             压力浮游法的同位体浓缩硅球的密度差量测
14.             应用于单结晶硅球体积绝对量测的光波干涉计的开发
15.             低环境负荷型工作流体的热物性评估
16.             粘度标准的新发展-非牛顿粘度标准和MEMS感测器的开发状况
17.             球共鸣法量测冷媒的音速
18.             单分散粒子二坐标排列格子定数的粒径分散的影响-用FAM判定粒径的不确定度因素
19.             液体粒子浓度标准及粒径范围扩充的量测技术开发
20.             利用计数密利根法对300nm聚苯乙烯胶乳粒径的绝对量测
21.             空气粒子计数器现场校准的粒子浓度标准发生器
22.             多层纳米碳管的两极扩散电荷中和器的带电特性
23.             蒙特卡洛法的分布传播验证
24.             Bayes′统计的比较测试的参照值判定
25.             含有相关不确定度要因的扩充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音响振动领域】
1.    音响标准提升和新供给体制的建立
2.    WS3麦克风音响中心位置的研究
3.    水发热体的热量测法的超声波功率量测-水槽构造的影响
4.    空化(cavitation)产生量的定量量测技术开发-空化产生条件和感测器输出信号的关系
5.    NMIJ对超声波声压标准与其校准频率域的扩充
6.    水听器(hydrophone)灵敏性校准频率域扩充的讨论-主动元件尺寸量测的圆形假定的影响
7.    寄生振动对振动加速计原级校准的影响
8.    冲击加速度标准不确定度的预估
9.    压入硬度表面接触点的求法
【电磁量测领域】
1.    低频率交流电压标准的开发
2.    大容量电容标准的校准系统的制作与评估
3.    谐波电压电流标准的开发
4.    AC分流器校准和电流感测器特性评估技术的开发
5.    电容标准-标准电容器校准的10年回顾
6.    适合量子化霍尔电阻标准元件的MOCVD晶圆的讨论
7.    交流约瑟夫森电压标准开发动向-被期待的不同模式
【电磁波量测领域】
1.    趋向于EURAMET VNA Guide(EURAMET/cg-12/v.01)修订版的VNA相位量测取证法
2.    向量网络分析器不确定度的计算工具
3.    频率量测为基础的微波电力标准的开发
4.    兆赫(THz)时间领域的光谱系统精度管理的调查研究
5.    7mm同轴高频电力标准的不确定度改善
6.    高频标准电路损失(衰减量)的精密量测
7.    双锥天线标准的开发
8.    光纤和网络分析仪对EMI量测结果作时域的评估
9.    双极天线的电场强度校准
10.             30MHz以下微小单极天线“近场3天线法”的开发
11.             V频带号角天线增益校准系统的不确定度评估
【光辐射量测领域】
1.    紫外及真空紫外域光谱辐射亮度校准-光源光谱分布错误引起的不确定度
2.    激光功率和能量标准的最新发展
3.    光功率计的直线性校准的波长依存性
4.    100W激光功率标准的开发-光衰减法的校准功率范围的扩充
5.    185nm Hg发射谱线和172nm Xe激生分子发射谱线的辐射照度量测法的标准规格
6.    荧光量子效率量测方法以及荧光标准的调查研究
7.    电浆喷射的氧化铝反射面的光学特性评估
8.    照度反应标准的开始和适用的课题
9.    光谱量测的光度实现方法的研究
10.             溶液发光反应量测装置的校准方法
【量子辐射科】
1.    水吸收辐射剂量的设定
2.    乳腺X光照射剂量标准对玻璃辐射剂量计的特性评估
3.    压克力(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板应用于γ射线辐射剂量当量校准的影响
4.    医疗和防护领域的β射线吸收辐射剂量标准
5.    极低温辐射计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强度量测
6.    振动容量型高精度微小电流计的性能评估
7.    Kr-85辐射能量测的国际比对
8.    薄膜相对型空气电离箱的碘-125种子线源的辐射剂量方向的特性量测
9.    日本国内单色及准单色中子场的现状
10.             JAEA和JRR3M高热中子束的辐射剂量计校准方法的研究
11.             中子辐射剂量的量测技术和标准供应的调查研究
12.             用于PET装置校准的Na-22密封线源的辐射能绝对量测法
13.             AIST热中子国家标准场的国际关键比对CCRI(Ⅲ)-巡回查出器K8的响应量测
【无机分析科】
1.    应用电量滴定法确定高纯度重铬酸钾的纯度
2.    XAFS分析法对塑胶中的Cr(VI)作定量分析
3.    无机标准物质的研究开发和业务的进展与国际比对的动向
4.    无铅焊锡(SAC305)认证标准物质的开发
5.    连续流动分析法量测海水中溶存的二氧化硅的研究
6.    无机标准液原料的不纯物分析
7.    LA-ICP-TOF-MS定量生物试料中的金属元素
8.    电浆光谱分析装置的高效率进料的界面设计开发
9.    微量元素分析的茶叶标准物质的开发
10.             HPLC-ICP-MS及LC-MS的砷元素形成和标准物质的开发
【有机分析科】
1.    日本校准服务体系(JCSS)的高纯度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标准气体的开发
2.    柱后反应(post-column reaction)气体层析法用于多成分检测的标准物质的开发及应用
3.    观测环境大气的氧化亚氮标准气体的开发
4.    17β- 雌二醇纯度量测的国际比对(CCQM-K55.a)
5.    甲苯(燃料中硫磺成份分析用-空白试剂)的开发
6.    乙醛标准物质的开发
7.    生物燃料标准物质的开发
8.    苯二甲酸酯认证标准物质的开发
9.    辛基及丁基苯酚认证标准物质(NMIJ CRM4032-a-4033-a)的开发
10.             高速液相层析法/掺杂剂辅助的大气压力光游离法/质量分析法的标准物质开发
11.             苹果汁中除虫菊精类的杀虫剂分析的国际比对
12.             皮质醇分析的血清标准物质(NMIJ CRM 6401-a)的开发
13.             核酸标准物质开发的配合
【尖端材料科】
1.    EPMA分析用的合金标准物质的开发
2.    X光折射法及穿透电子显微镜法量测碳酸钙纳米粒径
3.    利用穿透X光吸收端量测法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
4.    电子光谱用于峰值强度的推断法
5.    热处理HfSiON薄膜组成及构造变化
6.    TEM断层摄影术全方位全自动取像的配合
7.    光谱资料库电子光谱分析的标准化所面临的问题和策略
8.    氧化硅薄膜的光电子有效衰减的量测
9.    液滴反流层析法(droplet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试料处理量和分离段数的提升
10.             MALDI质量分析法的离子信号变动与试料的关系
11.             极浅砷离子注入的评估
12.             不易燃剂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ether,Deca-BDE)的分析
13.             非离子性界面活性剂聚乙烯-壬苯基醚(polyethylene glycol nonylphenyl ether)标准物质的开发
14.             利用流动场分析法量测富勒体会合体的粒径分布于其特异的UV-Vis吸收特性
15.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资料库(SDBS)的建构
16.             单分散性高分子(monodisperse polymer)标准物质的开发
【计量标准体系领域】
1.    功能安全规格IEC 61508及其计量信息系统的适用性
2.    法定计量领域的软件认证和国际动向
3.    定量核磁共振法(NM, , R)的不确定度评估
【法定计量领域】
1.    耳式体温计的适合性评估
 
 [摘自《量测资讯》第134期]
 
 


附件:
版权所有: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后台管理]  今日访问:82874总访问量:2469782  

最佳浏览分辨率1280*800或1440*900为了本系统能更好的为您服务请使用IE8.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